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7000亿元正回购操作,期限为三个月(91天),采用固定金额、利率竞价和多次中标竞价方式。数据显示,为期三个月、价值7000亿元的回购将于11月到期。央行续订了等量的回购计划,期限为三个月,将于 11 月到期。此外,3000亿元人民币的6个月期逆回购将于11月到期。央行继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资金面保持稳定充裕。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央行计划11月进行为期6个月的限购操作,预计继续较大金额操作的可能性较大。王庆指出,10月份将设定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000亿元,h 消除现有债务和扩大有效投资的目标。这意味着年底前将追加发行5000亿元市政债券。 11月份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比较大。此外,随着10月份新增5000亿元政策性融资产品的推出,配套贷款有望快速增长。最后,11月份银行同业存单的到期日也大幅增加。这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资金限制效应。 “为应对潜在的流动性压力,央行通过回购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利于保持融资相对稳定、充足。”王庆表示,这支持发行国债,引导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信贷,同时指出数量型政策工具的持续强化,表明货币政策继续支持该国的立场。 10月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国债操作净投放200亿元。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班功胜在金融区论坛年会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11月4日,央行公布了10月份运用多种央行工具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仅一周时间,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净投入2万元。 2025年初,由于债券市场供需失衡、市场风险累积,央行顶着巨大压力暂停了国债买卖。不过,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和日本的情况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是较为成熟、常规的储备货币流通方式。市场人士表示,如果央行现在恢复国债交易,将重振债券市场,提振长期债券市场信心。此外,预计2026财年仍将继续推进步伐,央行将开始提前购买国债,这可能为明年的国债发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西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宇及其团队指出,从供给角度看,今年四季度还不是财政密集发力的时期。但考虑到2026年地方政府仍有2万亿元举债能力,年初可能集中发行,央行提前启动购债计划央行此举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对资本波动和银行承保能力的担忧。此外,商业银行将能够买卖国债,银行债券持有压力也将减轻,这将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产生同样的效果,确保四季度市场平稳运行。分析财新证券分析师张文婷也在报告中指出,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前进步伐。因此,本次恢复国债发行将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动,降低社会财政综合成本。王庆表示,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发债净投资20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恢复了自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到2025年,同月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200亿元。与年初暂停国债交易相比,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左右,期限利差扩大,债市整体表现良好。国债恢复交易条件已具备。此外,当前国债交易的恢复以及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出现了稳增长的新迹象,有利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不过,10月恢复国债交易,不会影响四季度降准的预期。未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经济力度e 增长。这是有计划的。当前物价水平较低,货币政策实施空间较大。经济东珠证券首席分析师陆彻及其团队指出,买卖国债可以替代MLF等中期流动性,降低银行体系的债务成本。 8月至10月,每月累计投放回购、回购、MLF等资金6000亿元。中期流动性调整工具允许以1年期AAA银行同业存单利率衡量的开工率“跟随市场趋势”,其中1年期MLF开工率可能在1.60%至1.70%之间。交易国债不仅降低了基础货币的投资成本,还有助于减轻银行债务方的成本压力。北京贝壳财经报记者 张晓忠 编辑 岳彩洲 编辑 付春明
央行将继续开展三个月期等额逆回购 流动性有望持续充裕稳定-新京报
2025年11月5日
0 Comments